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小談「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


並非每字每句的閱讀───尤其是引文方面,在這情況下,看完了「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一書。即時想到的是「偉大」二字!

像作者程維鈞如此研究古龍所有小說的版本,絕非容易,一開始時定必千頭萬緒有許多說話想講,單是把腦海中所思所想都化成文字,再設想出一個框架把有關文字系統化的分類列明,讓人閱讀之時覺得整齊,這個梳理、分類的過程,已經是件大難事。

每篇小說初出,存在各自的故事,有的經過連載,有的直接出書;書本推出後,又在不同地方由不同出版社推出自己版本,每個版本之間又因為不同原因,修訂過內容。經年累月之後,要把衍生出來的眾多版本排好一個時序源流,想想已覺頭大,何況真的動手?作者偏偏又做到了。

古龍小說結構獨特,故事往往分成不同章節,章節之下又有細分,多至三四層的架構之中的小說正文,又因應場景轉換等緣故,在其間加入分隔符號。這些匠心獨運,在某些出版社或編輯眼中,視為累贅,於是任意修改,令到小說面目全非。當我們沒有作者原稿在手,要利用衍生出的各版本回溯推想一開始時的「原貌」如何,已經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何況眾所周知,古龍作品中混雜許多別人的參與,他的文字和別人的文字可能在初版之時,已經是有機結合了的,程先生在還原作品本貌時,也想把別人的代筆都挑出來,這樣令到整個研究分析過程,複雜多倍。

看書中程先生描寫如何推演出各作品原貌,猶如閱讀著推理小說,偵探要結合各人的供詞以重組案件之時,又要慎防供詞中有假資訊,稍一大意,漏算了一個環節,整個結論便可能錯誤了。

程先生對古龍所有作品的考究過程,定必艱辛,不過我相信,也能自得其樂。例如在原材料不足的情況下,根據蛛絲馬跡推測某作品的代筆應始自哪一章哪一節哪一段中的哪一行,然後找到資料,證實到那猜測果然命中了,那種驚喜,其樂何如?

「本色古龍」的制作,相識者許德成兄也有協力;我與程先生並不認識,僅有的牽涉,是書中第 382 版提到曾在國內網站留言,提醒在香港早有古龍小說收錄過「銀雕」一文,那留言者便是小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