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專而不專


公司附近新開了三家食肆,當中有兩家的名字,都有「專門店」這字眼。

不少食肆的名稱,在那「專門店」幾字之前,已經並列出一籃子的食物種類了,這樣的「專」究竟有多「專」呢?更別說那些食肆售賣的,除了名字中包含的食物外,還兼具很多其它的東西。

難道「商品說明條例」竟沒有覆蓋到在店名中採用「專門店」一詞?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互動搜尋

現在使用網上服務,系統會直接採取到用家的私人資訊,以提供更「貼身」的服務,也不是新鮮事了。有些個人背景,填寫之時沒想過會被張揚的,後來卻公開了,可能便叫人尷尬。


剛剛看到網上有個倒數時計,告訴大家還有幾天幾小時幾分鐘另幾秒鐘,便是大年初一。這便不必用到私人資訊了,只要把即時的標準時間作運算即可。卻不知設計者的概念,會以 2015 年 2 月 19 日凌晨零時作分水嶺,還是之前一晚的 11 時 ( 子時 ) 作計算?

又,常會到網上查找某些商號的地址及營業時間。近日又發現,系統刊出搜尋結果時,會根據當天是星期幾,而列出適用的營業時間。看資料時,系統會告訴你「今天的營業時間」,好像有點人性化哩。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男神」和「女神」

近幾個月好像常會聽到有人以「男神」和「女神」稱呼某些藝人,然後那些藝人又好像順理成章的接受了。感覺是:真礙耳!

我們這些舊時代的人,鐵定追不上新時代啊。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沈西城的「本土文化圈滄桑史」

正在看沈西城新書──「本土文化圈滄桑史」,「豐林文化」出版,定價港幣 78 元。共約 255版內容,分成「作家雅事」、「影壇奇事」、「出版軼事」、「文化逸事」四個章節。

這是西城兄在「蘋果日報」所寫專欄的結集。我沒看「蘋果日報」的習慣,但有關文章放到互聯網後,曾間斷地看過一些,通常都是因為被某個題目吸引住,看完之後便又順著多找幾篇來閱讀了,才肯罷休,可見文章本身真是寫得好看的。


相當奇怪,在不止一個地方,看到別人在介紹這本書時,書名中都漏掉了個「圈」字,成了「本土文化滄桑史」。兩者差別實在太大了。西城兄寫的,不是「文化」之滄桑,而是「文化圈」之滄桑;西城兄因為投身在這個圈子中的日子甚早,涉獵瓣數又甚廣,認識的人、聽聞的事、知道的典故源流也甚多,在「蘋果日報」的專欄中,他以人為經,以事作緯,寫出來,除了寫背景,又兼及個人第一手經歷,資料豐而又趣味足,是一篇又一篇的心情記事。

近年來有意無意間,做過的多項事情,都需要在舊事記錄中鑽研,抽絲剝繭地找出零碎的資料,再拼湊出比較完整的畫面。經過多次經驗,我更能體會到,及時留下這種文字記錄的重要性。

在認識沈西城兄前,對他有一種印象;認識他後,未作詳談前,又有另一種印象;多次聊天之後,得出的印象又完全不同。從前我們作為讀者,想知道多些倪匡先生的事,常要透過西城兄的文章,所以以為與他談小說,談的都只會是倪匡、馮嘉馬雲等的流行小說作家,誰知常聽到他推介的作家,居然是松本清張無名氏等正統文學大家,令我半句話都插不進去,汗顏之至。

除了這些文章,由西城兄掌舵的「武俠世界」雜誌中,也連載過好一些由燕青所寫,關於武俠小說作家的逸事文章,亦很值得捧場。問過西城兄那些燕青的文章能否亦結集出版,回答卻是「字數不夠」,看來機會不大了,真是可惜。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沒有 Facebook 的日子?

不久前,有一天,有段短時間,大家都開啟不到 Facebook 的版面。那天甚忙碌,只問過同事有否同樣問題,之後便把這事忘記了,直至後來,系統都已經正常了,才醒起有那麼一回事。

若有一天,Facebook 真的沒有了,而又不是大家已有其它替代品捨它而去,世界會變得怎樣呢?也許,會更平靜一點吧。


Facebook 上流傳的訊息,都是負面多於正面,批評多於討論,諷刺多於指正,破壞性多於建設性,而更糟的是,絕大多數訊息,都是由「相識者」所發出的。生活在如此的社交圈子之中,真是想不腐爛也不能,宜敬而遠之。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首讀鄭慧!「紫薇園的秋天」

近年看小說,都是看舊的多過新的。倪匡古龍亦舒蔡瀾黃易等之外,還有更舊的。例如鄭慧

許定銘等寫的文壇舊事,知道寫「三亳子小說」的鄭慧久了,但也是在不久前從朋友手上買了她的一本二手書,才首次讀到她的小說。


這本名為「紫薇園的秋天」的小說,講述女主角姚靈音進入「紫薇園」當家庭教師,逐漸與大宅中各成員建立起關係,並開始改變了大宅中的愁悶氣氛的故事。經過不止半個世紀時間,書中內容現在讀來,感覺是既薄弱且老土,但是作者的文筆之高超,仍然可以察覺。

鄭慧用字平白,簡單直接,只花了很少篇幅,已經把相當複雜的人物關係交代了,而且透過主要角色逐個登場的方式,可以更立體描繪出他們的性格,和令讀者有足夠時間對他們各自都留下深刻印象,之後閱讀時,便有條不紊了。而在故事中段,作者已經架構起人物之間的各樣矛盾,像現在的版本,寫成十餘萬字的中長篇故事,固然可以,若是大手筆的要擴充成數十萬字的巨構,也未嘗不可。

當日決定買這本二手書,還有一個原因:我自己構思中而未動筆的小說意念中,有一個也是以這類大宅作背景的,除了看看鄭慧的文筆到底如何,也可趁機偷偷師,希望日後動筆時能有點幫助。

「紫薇園的秋天」這小說曾被拍成電影,由白燕吳楚帆等主演,現在 YouTube 上可找到。電影約長兩小時,我稍後應也會找個時間看完它。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電影中的舊香港

以「現代」作背景拍攝的電影,經過若干年後,便作了很好的歷史記錄。尤其是早期的電影,真是「實地實景」拍攝的,不像近年的一些電影,說是發生在元朗的汽車追逐片,其實是把在不同地點鏡頭拼湊而成的。

在 YouTube 上找到這兩條短片。根據張貼者的描述,短片一可見的,包括 1964 年快活谷馬埸的現場實況、1965 年的尖沙咀火車站 ( 又名九龍站 )、1965年九龍城的機場景、1968 年香港山景及「珍寶海鮮舫」等。


短片二所見據說是太子道近現在「九龍醫院」位置,當時一眼可以望見青天,還沒有後來的屏風樓。


這些短片在 YouTube 上並不止這些,大家以「香港舊景物」作關鍵字來搜尋,還可找到其它的。現在重溫,別有一番味道。